Blog

糖尿病

糖尿病

糖尿病

糖尿病,顧名思義,就是糖分出現在尿液中。然而,尿糖只是糖尿病的一個症狀,其成因是體內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,或胰島素功能不佳,導致血糖無法被正常利用,進而引發的疾病。

在正常情況下,胰島素幫助人體細胞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,並將其儲存於肝臟,以降低血液中的糖分。當人體缺乏胰島素時,血液中的糖分無法被細胞充分利用和儲存。此時,未被正常利用的糖分,一部分滯留在血液中,另一部分則隨著循環系統到達腎臟,並隨尿液排出體外,這就是所謂的糖尿。

症狀及成因

臨床研究已表明,糖尿病具有遺傳傾向,但肥胖、飲食不當、缺乏運動、感染、妊娠、壓力等因素也是誘因。早期糖尿病可能無明顯症狀,常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併發症就診時被發現。隨著病情發展,會出現程度不一的代謝紊亂,其典型症狀是「三多一少」,即多吃、多尿、多喝、體重減少。

  • 多吃:由於大量葡萄糖未被充分利用,隨尿液排出,患者易感到飢餓,因而食量增加。
  • 多尿: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,使尿液滲透壓增高,腎小管的回收功能減少,導致尿量增加,尤其夜間頻尿。
  • 多喝:水分大量隨尿液排出,造成脫水現象,患者常感口乾舌燥,因而頻繁飲水。
  • 體重減少:糖代謝失調導致熱量攝取不足,身體開始消耗儲存的葡萄糖、蛋白質、脂肪,以彌補熱量不足,導致體重下降。

此外,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影響生長發育,體型特別瘦小。

長期血糖控制不當,容易引起許多併發症。在國人十大死因中,有半數與糖尿病有關。糖尿病併發症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,以下是四種易引發急性併發症的情況,需小心防範:

  1. 血糖過高:易導致急性酮酸中毒、高血糖滲透壓非酮性昏迷;前者常見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,後者則常見於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。
  2. 血糖過低:藥物調節不當使血糖過低時,會出現心跳加速、頭暈、盜汗、全身無力、發抖等急性低血糖現象,嚴重時可能導致昏迷。
  3. 受傷、感染或手術:未察覺患有糖尿病而在受傷、感染、手術時,可能引發急性昏迷,若搶救不當可能導致死亡。
  4. 抵抗力降低: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,易受細菌感染,可能引發尿道炎、腎盂炎、肺炎、肺結核、菌血症等急性併發症。

除了急性併發症,慢性併發症對人體健康也有很大危害。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有兩大類:

  • 非糖尿病特異性病變:即一般人也可能罹患的疾病,如心血管疾病、腦中風、白內障、關節炎等,但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較高,且病情發展較快。
  • 糖尿病特異性病變:
  • 視網膜病變:初期在患者眼底可發現血管瘤;二期眼底動脈可能出現阻塞,並有滲出物;最終視力逐漸模糊,可能導致失明。
  • 腎臟病變:腎臟中的腎小球具有過濾功能;糖尿病患者隨病情發展,可能導致腎小球硬化,過濾功能逐漸衰退,產生尿毒症。
  • 心血管病變:糖尿病患者易因血管硬化或高血壓導致中風;也易因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塞;更易因下肢血管硬化或阻塞,引發壞疽。
  • 神經系統病變:最先出現末梢神經病變,如腳趾發麻、針刺感、蟲咬感或燒灼痛感;逐漸波及手部、全身,出現類似感覺。
  • 皮膚病變:糖尿病會降低人體防禦功能,使細菌易於在皮膚滋生。一旦皮膚有傷口,將難以癒合,尤其是腳部;而且也容易出現皮膚搔癢、肛門搔癢,女性外陰潰瘍等現象。

此外,糖尿病患者還可能併發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,加速骨質流失;出現膀胱無力、尿失禁、腹脹、便秘、腹瀉、陽痿等現象,影響生活品質。

如何診斷

當患者已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,且飯後兩小時測得全血血糖值大於180毫克,或血漿血糖值大於200毫克;或飯前空腹全血血糖值超過120毫克,或血漿血糖濃度高於126毫克,以上連續測試兩次,血糖值維持不變,就表示可能已經得了糖尿病。

最近文章

類風濕性關節炎

呢度嘅健康檢查計劃真係非常齊全,由基本檢查到全面檢查一應俱全。服務人員態度好專業又細心,檢查結果亦好快就有,真係值得推薦!

李生

特別試咗女性癌症預防檢查計劃,整個過程都非常順暢又安心,檢查人員好細心解釋每個步驟,感覺被好好照顧,真係一個值得信賴嘅地方。

Ms. Wan

家傭檢查計劃好實用,檢查詳細而且價錢合理。網站預約系統好方便,用起上嚟冇壓力,推薦畀需要嘅家庭試下!

陳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