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咽癌
鼻咽癌
鼻咽癌
鼻咽癌(Nasopharyngeal carcinoma,NPC)是源自鼻咽部的惡性腫瘤,位於鼻腔後方與喉嚨交界處。
在台灣,鼻咽癌的發生率相對較高,特別是在40多歲的男性中。
其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瞭,但研究指出,以下因素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關:
遺傳因素:
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的個人,其罹患風險較高。
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,鼻咽癌患者的一等親,其罹患機率高出常人達2至19倍。
飲食因素:
食用鹽漬或煙薰的食物,如鹹魚、鹹菜等,可能增加罹患風險。
國內調查發現,客家人罹患機率較高,可能與其嗜吃鹹魚、鹹菜有關。
環境因素:
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、吸入甲醛、煙霧、粉塵等有害物質,或有抽煙、喝酒等不良習慣,均可能增加罹患風險。
此外,居家或工作環境不良,如長期暴露於甲醛、煙霧、粉塵等,也可能增加罹患風險。
EB病毒感染:
EB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)感染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。
雖然台灣地區民眾普遍會受EB病毒感染,但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罹患鼻咽癌。
症狀:
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,或與其他上呼吸道疾病相似,容易被忽視。
常見症狀包括:
- 頸部淋巴腺腫大: 最常見且最早出現的症狀,通常無痛,可能會變大或縮小。
- 頭頸部區域的疼痛: 如單側頭痛,遍查原因不著的頭痛應考慮鼻咽癌的可能。
- 口鼻部的出血: 晨起第一口痰帶血,或反覆性流鼻血。
- 鼻或鼻咽症狀: 鼻塞、鼻咽或膿性鼻漏,可能被誤認為鼻竇炎。
- 耳部症狀: 聽力障礙、耳鳴及耳阻塞感。
- 神經症狀: 腫瘤侵入顱內可能引起顱神經麻痺,產生複視等症狀。
由於鼻咽癌的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,且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,建議有上述症狀者,特別是高風險族群,應儘早就醫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並治療。